为了确保投资的安全,我们与多家知名券商合作,资金由券商进行监管和托管,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同时,我们采用先进的风控系统和交易技术,保障投资者的交易顺利进行。
作为A股大盘近几日暴跌的“引子”之一——大洋彼岸美国两政客一则提案引发“血案”,药明系领衔A股及港股CXO板块闪崩曾是上周五的市场焦点,而在这一事件背后,在无数投资者的纷扰甚至惊恐背后,却有诸多交易细节尚未引起充分关注……
敏感时点“前夕” 境外机构交易频频
“为什么会这么脆弱?!”
1月26日,国内生物医药、CRO板块在从美国传来“拟提《生物安全法案》”的消息后遭遇闪崩,众多原本以为上述板块已“见底”而入场的投资者发出如上吐槽。
此后几日,药明系及一众CXO板块上市公司开始“跌跌不休”,但若是深入探究这波下跌行情的背后,其实还有更耐人寻味的交易细节。
港交所的个股权益披露显示,药明康德(02359.HK)、药明生物(02269.HK)等在1月26日(北京时间)前述美国《生命安全法案》提案内容挂网并发酵前夕,分别被贝莱德(BlackRock, In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卖出,交易价格比1月底大跌后的股价要高出三到五成。
其中,贝莱德曾在1月23日完成卖出药明生物559.55万股,创该机构近一年来对该股的卖出纪录。(详见图表1)但紧接着,在1月26日“提案事件”爆发的当天,贝莱德又反手买入近1100万股药明生物,且交易价格还高于其23日的卖出价。由于港交所权益披露并无更多细节可查,对这些交易的资金穿透情况、关联衍生品对手盘交易等,外界不得而知。
来源:港交所网站,持股变动标注为“完成出售股份”,L代表好仓
同期,在北向资金席位中,摩根士丹利香港(MORGAN STANLEY HONG KONG SECURITIES LTD)精准波段操作药明康德A股(603259.SH),交易数据软件统计显示,1月18日至23日,该席位持有药明康德A股仓位由1500万股砍至不到800万股,而到了26日、29日两天大跌之际,该席位又反手大买超300万股,持股规模回到1100万股以上。(详见图表2)
此外,该席位还于1月26日净买入同样暴跌的康龙化成(300759.SZ)217.13万股,在这之前,截至25日其持股数还仅为14.56万股。
药明系忙灭火转融券却爆量30倍
一纸法案提案能有这么大杀伤力?财联社记者近期多方采访了业内人士,但他们均觉得上述法案通过的可能不大。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也不理解,为何国内相关个股板块和上市公司投资者会这么恐慌,他当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生命安全法案》只是提案,委员会还没通过,更别说众议院,提出该法案的议员是共和党知名鹰派,所以能否通过还不好说,毕竟不像PBM或者高价药那样有两党共识。所以,他认为市场有点过度恐慌了,但也表明市场的担心,毕竟今年是选举年。
长期关注地缘态势的深圳市卓尔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思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CXO是生物制药工程师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与美国相比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该法案如果通过将会更多地伤及美国生物制药行业自身。
深圳前海锐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基金经理赖传亮也认为:美国那两个政客的提案并非已经落地生效,且对他们发出的无端指责,相关公司已经反复澄清,而他们此前的提案通过率也很低。药明系乃至中国的CXO产业对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分工来说,是“卖铲人”“卖水人”的角色,是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创新的助推力量,本身并不会对美国生物医药安全发展构成实质威胁,所以法案的通过可能性不大。
而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股价螺旋式坠落时,两公司也努力试图说明情况,稳定投资者信心。
1月26日深夜,药明康德深夜发布了澄清公告并随后紧急召开简短电话会议,对《生物安全法案》草案涉及公司的四点内容进行了逐一回应,药明康德高管在电话会议上强调现在去猜测任何事情都为时尚早。
还有药明生物,其CEO陈智胜在法案推出当天就对媒体表示,“这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议,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要几年时间。”
但在药明系试图“灭火”的同时,其A股转融券融出数量环比激增,为市场空头提供了“弹药”。
其中,1月29日,药明康德A股转融券融出近63万股,不仅比25日不到2万股的融出规模爆量飙涨30倍,甚至还超过了当天该股真正的融券卖出量(约52万股)。在26日至30日的三天时间,药明康德转融券融出数量累计已超110万股。1月31日,药明康德转融券融出数量又锐减至不到6万股,而次日(2月1日)公司股价走势暂告企稳反弹,截至午间收市涨3.97%。(详见图表2)
这些转融券的券源何来?查看药明康德A股三季报,其股东榜下明确标注:上榜股东并无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券)情况。
来源:药明康德2023年三季报
但财联社记者还是注意到,作为三季报里的第十大股东,华宝中证医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华宝中证医疗ETF 512170.SH)却在其基金三季报中明确,有约1550万元(公允价值)的药明康德股份因转融通(券)导致流通受限。也就是说,上述药明康德股份正通过转融券出借。而且,这份基金三季报的发布时间(10月25日)还在药明康德三季报发布(10月31日)之前,不知二者之间的信息披露差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华宝中证医疗ETF 2023年三季报
同样,在华宝中证医疗ETF的四季报中,药明康德作为其重仓股仍有超千万元(公允价值)的股份因转融通(券)导致流通受限。
谁在放大“洋作文”的干扰?
就贝莱德等外资机构在药明康德(02359.HK)、药明生物(02269.HK)的买卖操作,一位曾长期从事港股上市公司信披管理的资深市场人士表示:知名外资机构本身交易行为可能比较频繁,但如果其交易量在敏感时点前后突然明显放大,还是值得深究背后原因的。
该人士还向财联社记者介绍道:港股权益披露不同于A股,通常由股东根据规则要求,按信息发布的模板以电子文件上传至港交所的系统披露。“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对机构股东动向并不实时掌握,而且港股的权益变动类别也是非常多,是比较复杂的。”
赖传亮告诉财联社记者,本身CRO或者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海外的业务规模就相对较大,一些海外资本政商关系复杂,他们和其所在国机构也许能够比其他投资者更早看到、看懂这波趋势。
但汪思波不认为上述交易现象存在异常。他表示,融资融券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是重要的对冲工具,一般不会做绝对收益的高价融出,低价买回。因为药明系股票的交易量放大,引发融资融券交易量放大属于正常现象。另外,由于目前国内股市气氛偏悲观,上述法案的提出引发药明系股票的暴跌也属正常市场现象,市场经常会过度解读信息。
“但毋庸置疑,外资、机构和部分投资者的融资融券行为加剧了这一波下跌行情。”赖传亮进一步指出,这么一纸提案,在A股、港股放大到这么大影响,可见当前投资者信心还比较脆弱。此外,A股转融券机制设计推出时的市场内、外部环境和现在对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前情况,重新全面审视、评估和完善转融券机制和规则的设计,从而避免因为此类“洋作文”而导致多空力量短时间内剧烈失衡。
记者注意到,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证监会1月28日宣布,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具体包括: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实施,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实施。
同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通知,决定暂停战略投资者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出借获配股票,通知实施前尚未了结的出借合约到期不得展期,自1月29日起施行。交易所要求各会员根据通知的要求认真做好相关业务和技术系统准备,并做好前端检查和控制,确保业务平稳运行。
“我们投资者也是乐意看到这类规范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投资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对市场平稳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外资的开放节奏与管控力度也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何做到科学开放与有序推进相结合是一个长远命题。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做好外部资本、投资的引导和管理,做好对内部机制的再平衡,有利于稳定行业整体估值水平,顺畅投融资循环,更好的发挥资本市场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赖传亮最后表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港股市场CRO板块集体反弹,其中,凯莱英、药明生物涨超5%,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跟涨。
而摩根士丹利发表最新报告认为如何找股票配资客户,市场可能对美出台生物技术限制法案反应过敏,并认为药明康德股价对此反应过度,提供潜在机会。报告指出,即使该法案成为法律,亦只限制接受联邦资金的项目外判给海外公司。